南北战争 | 李和格兰特 第八回
难挽危澜战神葛堡无建树
众望所归格帅华府领将衔
原创:蓝妃
神出鬼没南军突围破胡克
回到半年前的东部战场,两面焦被李击败后,又被林肯逼着打了一仗。结果这次还不如上次,正在他被自己精心设计的声东击西,避实击虚,长驱直入的复(nao)杂(can)计划绕成一团毛线之际,发现李已经在前方列阵以待。这种感觉就好比是某学渣正在为第二天的考试焦头烂额地打小抄,结果一抬头发现老师正在笑眯眯地看着你。完全失去信心的两面焦灰溜溜地撤退了,随即被林肯炒了鱿鱼。
不过此时总的实力对比,北方已经有了压倒性的优势。北方有南方四倍的白人人口,10倍的工厂工人,不知多少倍的专业技术人员,20倍的铁产量,10倍的铁路运量,一旦发动起来就是一部全速开动的战争机器。北方还在战争部主导下对后勤、通讯和情报进行了彻底的改进,很多现代军事制度由此确立。
胡克 ( Joseph Hooker )
新上任的胡克将军看起来也比之前历任都靠谱很多。他本人就是上述军事建设的主要推手之一,自然在部队中大力推行建设,并且大抓军事训练,北军在他的领导下,兵强马壮,信心十足。虽然这名将军男女关系比较混乱,生生把指挥所搞成了活色生香的风月场所,以至于后人一直以为妓女的俚语叫 Hooker 是以这个将军命名的。但是北方现在急需一场胜仗,已经没法挑剔统帅的生活作风。1863年4月,胡克带着接近14万人的部队出发了。
跟北方的精心准备相反,南方军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冬天。南方经济社会管理极差,各州各自为政,物资奇缺,物价飞涨,秩序混乱。李手下的战马因为严重粮草不足,一个个瘦骨嶙峋。士兵的待遇更惨,当年读飘的时候,看到米大夫儿子没鞋子穿的情节,还以为是艺术夸张,没想到这是真实残酷的史实!由于鞋的储备严重不足,很多南方士兵只能光着脚打仗,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南军战士
面对胡克的大军,李只能拉出6万人去作战,已是当时能支撑的极限。
战斗伊始,胡克就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兵分两路,一部分军队在弗雷德堡和李对峙,然后主力渡河,进入李的后方,把李的军队包围在一个已经张开的大钳子之中。在这种形势下,能带着全军完整无损跳出钳子,有序建立下一道防线,就是相当出色的主帅了。我们男神,显然能做到更好!
钱斯勒维尔战役
(Chancellorsville Campaign)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北军两面夹击的布置
李一眼看出了胡克的布置,当机立断,下了一连串命令并亲自到处指导执行。在没有任何现代通讯手段的年代,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几万大军井然有序地撤离了胡克的包围圈,只剩下1万军队留着原地迷惑北军。
5月1日,胡克赫然发现,李的大旗已经树立在自己大军对面了。其实李率领的兵力远不如胡克的主力,但是他出现的位置太寸了,胡克当场吓得双商掉线,胡乱下达了一大堆命令,把手下的将领整得无所适从,原本井然有序的队伍也陷入了混乱之中。李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大好时机,自己攻击胡克的中路和左翼,同时根据斯图亚特送来的情报,下令石墙杰克逊绕过敌军猛攻其右翼。石墙再次发挥其急行军的功力,兜了一个大圈,向毫无准备的北军发起了进攻。
杰克逊出其不意进攻胡克右翼
就这样,在两天中,胡克从准备一口吃包子的架势变成最后变成包子给人吃了,这一仗光俘虏就抓了几千。
这时候胡克终于想到,南军主力在我这里啊,那弗雷德堡那边就空了啊,于是他赶快命令那边的北军进攻。
结果头天李还留在原地和斯图亚特两面夹击胡克大军右翼,第二天弗雷德堡的北军进攻时,李又回师神奇地出现在弗雷堡的北军面前。这下胡克彻底崩溃了,我的对手真的是人类吗?此时的胡克脑子里只有一个字:撤!
兵败如山倒。
看到这里有同学会问石墙去哪里了,为什么没有参加后续的战斗?石墙深知良机难得,5月2日夜间亲自去前方侦察准备第二天的战斗。不幸在返回时遭南军误击受伤。斯图亚特临危受命,接过军长之职。石墙因伤重又染上肺炎不治于5月10日去世。这次战役李失去了最亲密的战友最得力的助手,犹如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功亏一篑战神遗恨葛底斯
南方上层对接下来的行动争论了一番:支援西部,就地防守,还是北上进攻。最终,同意了李北上进攻的主张。一方面是他崇高的威望使然,另一方面,南方就像一个天生不足的孩子,拖得时间越长跟北方的差距越大。南方日渐凋敝需要喘息,必须把战争引到北方领土上才能为自己博得一线生机。
6月初,李的大军沿阿巴拉契亚山脉东麓边缘的谷地向北进发,骑兵军长斯图亚特带着半个军独立到北军后方作战。
北军则按照林肯的命令,寻找李的部队进行决战。
致胜的诀窍在于知己知彼,李对情报一向非常重视。石墙去世以后,搜集情报的重任落在新上任的斯图亚特肩上。同时李把剩下的一半骑兵用于掩护自己的行动避免北方获得己方情报。北军则利用新组建的民兵阻挡斯图亚特接近北军主力。
种种侦查与反侦查造成的结果就是双方都依稀知道对方主力正在北上,但对对方具体的实力、位置和方向如何等就不清楚了。
葛底斯堡战役:南军北军平行北上
北军一切顺利,主场作战的优势让波多马克兵团终于可以跟上维北军的脚步,充足的补给使得士气高昂,没想到这当口主帅胡克掉了链子。他想到要和李再次对垒就胆战心惊。几次挽留无果后,林肯接受了他的辞职。万事具备,仗还没打,主帅不是精神抖擞准备建功立业,反而给吓辞职了,求跟李对垒的北军统帅心理阴影面积。
继任的是胡克手下的一名军长米德,他上任才三天,南北两军在葛底斯堡迎头对撞。
米德 ( George Meade )
第一天的进攻不太顺利,李这个时候急需斯图亚特的情报。眼瞅着双方主力已经开始到位,斯图亚特却迟迟不来。李不得不仓促布阵,半夜才下达了作战命令,让手下军队进攻北军两翼。战斗第二天,李的计划一度进行顺利,特别是南翼,只差一步就把敌人打垮了,关键时刻北军的一个团长发动了白刃反冲击,坚持20分钟等到了他的援军,李功亏一篑。
下午斯图亚特终于出现了,然而他带来的不是情报而是路上缴获的一些辎重,李罕见地对这位视如己出的爱将发了火,当然他很快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我猜那一刻李才真正的意识到,能够在战场上跟他做到心有灵犀的搭档已经不再存在了,再怎么发火也无济于事。
葛底斯堡之战 (Battle of Gettysburg )
当晚,双方都有生力军到来。李决定在战斗第二天发动中路总攻。这将是一场豪赌,新来的部队有1万多人,是当时李能拿出的最有战斗力的部分,李要一次性用掉自己的所有筹码。李的爱将长街 ( James Longstreet ) 苦谏不从,总攻就此开始。进攻前南军集中一多半的火炮轰击北军阵地后的炮兵阵地,经过两个小时的炮轰,南军打尽了自己最后一发炮弹,对方的炮火也沉寂了下来。以为自己的攻势成功了,一万多步兵开始向对方阵地进攻,但是这时候,北方的炮火又一次响了起来,南军伤亡惨重。这一天双方都杀红了眼,从步枪刺刀一直打到拳头,牙齿。一万多名南军,最终只有100人突破了北军的阵地,将南军的战旗昙花一现的插在了对方高地上。这面旗帜成为整个南北战争中南军所到达的最北点,至此之后南军再无建树。
猫君点评
这是进攻前集中超量火炮在狭窄地段集中轰击敌人二线的战术第一次出现在重大战役当中,这个打法在后世成为标准的大规模进攻战术,二战的苏军最好这一口。可惜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这次炮击给北军的损失不太大。
这一天维北军损失了8000人,最后的完整部队也被打残。这是李整个军事生涯争议最大的一幕。李事后承认,这是他在整场战争中犯下的最大错误。
米德后半辈子一小半的时间都在标榜自己的部署多么英明神武。
葛底斯堡:李孤注一掷的中路冲锋
然而北军并没有乘胜反击。7月4日的国庆日,两军在雨中沉默,究竟为什么手足相残到如此地步?这场战役北军损失了23000多人,南军不可考,一般认为在25000到28000之间。
7月4日晚,李开始了撤退。米德后半辈子另外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解释他为什么没有追击,失去了将维北军一网打尽的绝好机会。
葛底斯堡国家公墓
猫君点评
爱好战史的话,很难忍住把葛底斯堡与滑铁卢相比。两场战役都是伟大的统帅在全局不利之下奋力一搏,都是漫长的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都留下了无穷的争议,这些争议全集中在伟大的失败者到底在什么地方走了霉运,以及他们的部下该背什么锅。尤其是众口一词,他们的部下没有正确理解和贯彻他们的意图。而没有人关心击败了战神的胜利者做出了多么精彩的指挥。
世人可以接受英雄无力回天,但无法接受写满荣耀的猎猎战旗被泛泛之辈折断在战场上。
滑铁卢战役 (Battle of Waterloo )
葛底斯堡和滑铁卢地形极为相似,战役规模相当,都是双方迎头对撞,都是兵力密集的激烈攻防战,都是被崇敬的失败者在进攻,进攻都是先重两翼后在中间,他们都在战前刚失去了最倚重的将军,都有手下的爱将没有及时赶到战场,都有部下投入进攻晚了几小时(以当时的指挥通讯水平,这种指责有些苛刻了),等等等等。
要说区别,滑铁卢只打了1天,葛底斯堡打了3天(包括前哨战),战争技术水平当然也有很大区别。更重要的是,拿破仑遭受的是结结实实的惨败,李就会战本身来说,说他败了也勉强,这主要反映的是两人对手的区别。
从安提坦到葛底斯堡,在大半年的时间里,李一直在绝对劣势下以少胜多,击败了北军一次又一次全力进攻,实现了匪夷所思的壮举,一柱擎天支撑着南方独立的前景,在南北方都成了神话。北方在葛底斯堡最大的收获就是没有败,整体的先进终于展示出力量,否则军心民心动摇不可想象。
葛底斯堡是李对南方赢得这场战争所做的最后一场努力,他的失败预示了南方从此放弃了对北方的主动进攻,进入全力防守状态。当然李也不是一无所获,他部分达到了让南方获得喘息的目的(如果南方政府能再争气一点的话就真达到了)。北方虽然在这场决定性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是战争中巨大的伤亡人数实际上是两败俱伤。此后北方在东部战场再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直到格兰特到来。
众望所归格帅华府受封
与此同时的维克堡胜利让北方欣喜若狂,对比葛底斯堡的伤亡数字,格兰特几乎兵不血刃就攻陷维克堡更让大家津津乐道,格兰特被升为整个西部军队的统帅。
1863年10月,格兰特受命来到田纳西州,解救被围困的查塔努加。查塔努加和维克堡很像,只不过形势正好掉个个儿,守城的是北军,南军4万多围了北军3万多,断绝了北军的补给,准备把北军困死。
格兰特在田纳西
这场战斗非常精彩,充满了各种戏剧性,前文出现的多个人物都来串场,南军有李的爱将长街,北军有被李打得落花流水急需重新证明自己的胡克两面焦,另外即将在今后的战局中大放异彩的新人小费喜来登第一次闪亮登场,另有心机婊托马斯和技术宅史密斯倾情表演。篇幅所限,这里无法仔细描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军事猫稍后发表的大作。
我们只需要知道,格兰特出场的时候,一身旧军服满身泥水还一瘸一拐简直让大家大失所望,而城中已是弹尽粮绝,骡马吃得一干二净,仓库全见了底。格兰特来了以后不到一个月,浮桥搭起来了,补给线被打通,原本一团麻线般的军队脉络清晰各司其职,最后从重重包围中杀了出来,把南军杀的屁滚尿流。
这一战让士兵们看到,原来我们北方也是有军神的,跟着格兰特有肉吃!
当然格兰特还保持自己一贯的低调作风,不炫耀不浮夸。当有人问他有没有政治方面的野心的时候,他回答说我当然有了,等战争结束后我要回到我们小镇去选镇长,然后好好把镇上的路修一修。格兰特这个性格,如果搁在现代,有个词形容特贴切,呆萌。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格兰特在军队和民间的呼声越来越高,1864年3月美国国会投票将格兰特升为中将。大家不要小看这个中将,在年轻的合众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得到过这个军衔,乔治华盛顿。
格兰特受封中将
格兰特得到军令去首都受封,到达的那天,大群记者在月台上等着联邦军神的到来。等了半天也没有看到一个器宇轩昂的将军,最后还是一个摄影师拿着一张模糊的照片对一个佝偻着背看着很落魄的中年人说,请问您是格兰特吗。类似的一幕之后几天的华盛顿不断上演,一个不起眼小个子去住店吃饭,最后凭借蛛丝马迹发现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格兰特,然后大家兴奋,围观,格兰特四处逃窜。最终的高潮出现在白宫格兰特接受总统接见。据说追星的人群把格兰特堵在了总统办公室,最后为了让后排群众也能看见,格兰特被勒令站到了沙发上面,面红耳赤的接受大家的检阅。
格兰特在华盛顿待了四天就坚决要走了。林肯全力挽留说今天晚上总统夫人为你准备了晚宴,格兰特说你们看了四天猴戏还不够啊,我得回去打仗了。
格兰特回到了田纳西,然而华盛顿一行使得他意识到他必须要改变自己的策略了。之前他把战争的重点放在西部,以为东部只需要他大方向指导一下就可以。在华盛顿的四天,他意识到东部从士兵到统帅敬畏罗伯特李到了迷信的高度。他把西线战事交了自己的好基友谢尔曼,又回到了东部。
南北军神的决战一触即发。
“石墙” 杰克逊外传
杰克逊的童年比较悲惨,两岁的时候爸爸因伤寒去世了,临死前还背了一屁股债。他妈妈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杰克逊6岁的时候妈妈改嫁,但是继父对他们并不好。特别是妈妈第二年生孩子去世以后,三个孩子彻底成了没人要的孤儿,在亲戚家辗转流离。杰克逊的大哥20岁就因肺结核去世了。杰克逊和小两岁的妹妹罗拉相依为命(多年之后俩人在脱离联邦问题上看法不同彻底决裂,至死不再相见)。
在这种条件下长大,自然是没有太多机会上学。不过杰克逊很自推,自学成才,最后18岁的时候终于像这个系列里面其他人一样,考进了西点军校。在学校里,杰克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文化底子漏了馅儿,几乎门门功课都垫底。不过他再次发挥出自己超出常人的毅力,等到四年后毕业的时候,名次已经在56名毕业生中排名17。
“石墙” 杰克逊 ( Thomas “Stonewall” Jackson )
毕业后,杰克逊进入炮兵部队,在墨西哥战争有不俗表现,他跟李也是相识于墨西哥战场。
战后杰克逊出任弗吉尼亚某军校校长,凭心而论,他的教学水平不高。他的备课就是把所有内容都背下来,在上课时候复述一遍,学生听不懂就再复述一遍,再听不懂,杰克逊老师会认为你学习不努力直接扣分。他缺乏最基本的幽默感,再加上生活中的种种怪癖,学生恨他恨得牙痒痒。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怪人,却非常受镇上黑人的爱戴。他跟老婆给黑人开文化课,奴隶们都尊称他为 “Marse Major”。其实这不是杰克逊第一次给黑人当老师,早在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曾经以教认字为条件,让自己叔叔磨坊的奴隶给自己提供晚上看书照明用的松脂,尽管当时教奴隶识字是非法的,杰克逊还是信守了自己的诺言。
内战开始后,杰克逊开始崭露头角,他在第一次奔牛河战役的时候,因为率领手下,顶住了北军猛烈的进攻而得到了石墙这个外号。在山谷战役中,又因为带领手下48天奔袭1千公里连胜5场而获得了两条腿的骑兵第二个外号。
然而他真正大放异彩还是当他跟李强强联手的时候,这对黄金组合成了南方信心与胜利的标志。杰克逊受伤之后被迫左臂截肢,李得知以后痛道,“他失去的是左膀,我没有了右臂。”
“石墙” 杰克逊纪念碑
杰克逊的去世对李的打击之大,在南北战争结束后还留有余韵。李后来去维吉尼亚一个小镇当了校长,我一直对他这个决定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查阅杰克逊的传记才发现,那个小镇就是石墙年轻时候担任军校校长的所在地,更是石墙安息的地方。在任教期间李住的房子就是当年杰克逊住过的,李百年之后,也埋葬在这个小镇上。
也许,两个好友在战场上曾经约定战后毗邻而居,等到真正和平到来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可以去履行这个诺言了。
往期回顾
参考文献
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南北战争网址
https://www.archives.gov/research/military/civil-war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鸣谢:两只猫
小编:懒答应